2018年德中分子医学和分子药学学会春晖计划回国讲学活动
2018年德中分子医学与分子药学学会春晖行在教育部和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圆满结束。我们这次活动访问了广州市和成都市的四家科研院校,由董君博士和刘红宇博士共同组织完成,以下将按时间顺序依次汇报。
1. 广州站
11月9号至11号,德中分子医学与分子药学学会春晖代表团访问广州市。在广州分别对广州药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云浮市中医院进行了学术访问,并通过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
11月9号,春晖代表团在广东药科大学与副校长黎锦城率领的学校代表团进行了座谈,向校方介绍了此次广东之行的目的和春晖行的宗旨,黎校长也向与会的成员介绍了广东药科大学的办学特色,人事处,科技处,医院管理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分别介绍了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科研合作动态, 特色办学, 国际视野。双方就可以开展的合作模式,进一步的中德学术交流,人才引进等内容进行详细讨论。随后代表团全体成员参观了学校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具有特色的产学研健康产业孵化基地及云浮校区。
9号至10号期间,全体成员访问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附属第二医院(云浮市中医院),与两家医院的领带班子及学科骨干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医院向代表团展示了本院的发展特色和方向,代表团成员根据自己的学科领域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向参会的老师和学生展示了最新的科研结果。同时与医院管理处处长林绍强教授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双方就科研合作进行了初步探讨,都表达了希望日后可以达成切实有效的学术交流的愿望。此外,由于此次访问的单位都具有中医中药的特色,双方就中药现代化也进行了热烈讨论,期待在交叉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独具特色的研究体系。
2.成都站
11月11日至11月13日我们和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和基础医学院的同行进行了学术交流。
在成都期间,我们参加了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中德分子医学分子药学国际学术交流会,并分别做了关于免疫,肿瘤发病机制和肿瘤治疗方面的学术报告。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同行们对我们的报告内容极感兴趣,双方就科研课题合作的可行性,具体实施办法做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最后双方达成多项合作意愿:
1)为了双方能有持续性的科研合作,成都中医药大学授予刘红宇博士和陈源博士客座教授的称号。
2)双方着手共同申报“春晖计划”项目启动基金。
3)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系在植物化学和有机合成方面有很强的科研力量,但是他们缺少生物检测平台和科研力量,所以我们将尝试通过与本学会的合作,弥补对方的科研薄弱环节,为地方院校的科研发展尽一份力量。
我们考察了目前全国最大的道地中药药材种子库和道地药材展示馆。中医学博大精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到今天依然是维护人民健康和治疗疾病的强大武器。中药是中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药用资源是中药的源泉,因此保护开发以及合理利用药用资源是中医得以传承的保证。中药学中历来有“道地药材”的概念,即特定药材以某产地出产为质量最佳,使用道地药材是中医疗效的保障,这是中医界的共识。通过参观学习,以及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的讲解,我们认识到中药材种子库对于保存道地药材的意义和价值,直观地学习到建立中药材种子库的理念方法。
参观考察的过程也是通过跨学科学习,开阔科研思路的过程。我们一行参观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博物馆。在这里,我们系统了解了中医的起源和发展进程,感受到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药学的独特魅力。作为分子医学和分子药学方面的研究者,我们看到目前对肿瘤等许多大众疾病的病例理机制不清楚,缺少有效治疗药物。中医中药有远长于西医的治疗历史和用药史,独特的理论体系,因此把中西医结合起来,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可能成为探索疾病病理机制和开发新药的新思路。这是这次参观给我们的启示。
总之,本学会此次“春晖”2018代表团“与国内学者进行了大会交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题讲座和学术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再次感谢驻德使馆教育处对学会和代表团的大力支持!并希望今后能继续得到贵方的支持!